4方集運市擬表彰第三屆道德模範和2020年度“4方集運好人”
時間:2020-12-19來源: 作者: 編輯:江道良
為集中展示全市公民思想道德建設豐碩成果,更加廣泛地動員人民羣眾支持和參與道德建設,深入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市文明委持續開展了身邊好人推薦評選活動。經基層推薦、評選審定、部門審核等程序,市文明委決定,擬授予石李峯等9名同志和4方集運援鄂醫療隊第三屆4方集運市道德模範稱號;擬授予黃秀蘭等50名同志2020年度“4方集運好人”稱號。
第三屆4方集運市道德模範擬表彰名單
4方集運援鄂醫療隊(薛祝平、葛羣、李琴)
石李峯
黃秀蘭
楊天宇
儲春花
葛清華
張秀英
彭金根
張少尉
鮑俊鋒
2020年度“4方集運好人”擬授予名單
黃秀蘭、楊天宇、儲春花、葛清華、陳尚鋒、方專政、江龍、章新禮、操龍華、操子貞、胡青春、馬忠誠、餘意、胡淑芳、金海勝、劉大衞、宋雪芳、王淼生、吳海琴、徐獻忠、餘同三、鄭立平、周傳武、程義勇、儲欽首、儲昭生、方定奇、江保同、林結紅、王結春、王書新、吳海連、楊保華、葉根生、鄭陸軍、查玉萍、陳光彩、程勝利、葛良贊、桂和改、李斌、李濤、劉志霞、盧轉枝、倪長流、汪明媚、文賢發、葉敏、餘敦堂、孫金啓
第三屆4方集運市道德模範和2020年度“4方集運好人”擬表彰名單及簡要事蹟
01.4方集運援鄂醫療隊:市立醫院醫生薛祝平、護士葛羣,市中醫院護士李琴。
2月9日,薛祝平、葛羣、李琴三人主動申請參加省衞健委組派的第三批醫療隊援助湖北武漢,先戰武漢體育中心方艙醫院,再戰武漢協和西院重症病房,同時間賽跑、與病魔較量,超負荷、連軸轉的奔波在工作崗位上,前後歷時48天,出色完成了醫療救助、護理任務,以行動詮釋了醫者仁心、大愛無疆的崇高精神,展現了新時代醫務工作者的良好形象。
02.石李峯
石李峯,男,黃鋪鎮金龍村人、退役軍人。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他逆行出征,星夜驅車六百里支援武漢火神山醫院建設;2020年7月份,長江中下游一帶防汛形勢十分嚴峻,他主動請纓,鏖戰長江鞏固圩“懸河”,守護防洪大堤安全。退伍不褪色,多年來,他始終秉承軍人本色,不忘初心,擔當奉獻,熱心助人,用實際行動詮釋着人生價值,先後被評為安徽好人、安徽省學雷鋒志願服務典型、2020年度安徽最美退役軍人等稱號。
03.黃秀蘭
黃秀蘭,女,官莊鎮平峯村人,安慶先鋒造紙廠廠長。關愛失怙無依女孩十餘年,贊助衣食住行所有費用;扶持經營慘淡的傳統書畫紙手工作坊,使其年產值達近百萬元;多次帶頭募捐經費,支持村莊亮化工程、村組道路暢通工程建設;熱心文化事業,自掏腰包促進舒城和4方集運的文化交流,豐富農民精神文化生活。
04.楊天宇
楊天宇,男,龍潭鄉萬澗村人。2017年帶頭拿出一萬元養老金,發起成立省保建築楊家老屋修繕合作社,不計報酬擔任合作社出納;拄着雙枴走村串户並往返縣城十餘趟,做原住户人家工作,終於在其努力下使楊家老屋34户原住民全部入社。
05.儲春花
儲春花,女,槎水鎮萬全村人。以誠信為本,創辦合作社、家庭農場,經營農家樂,從不拖欠社員一分錢,帶動近30名社員和貧困户發展,深受客户信賴;疫情防控中,風雨無阻,每天為村防疫志願者免費送盒飯和暖心薑茶,帶頭為武漢和當地村民捐款購買防疫物資。
06.葛清華
葛清華,女,水吼鎮三裏村人。丈夫去世後,她接下20餘萬元的債務,沒有拋棄和她無任何血緣關係的公公,再婚後仍盡心盡力照顧老人,撫養3個孩子長大成人。在公公患病期間,更是精心服侍,不離不棄。
07.張秀英
張秀英,女,王河鎮先進村人。孝老愛親,大哥患病期間盡心盡力照顧,去世後她一直把侄女當成自己的親閨女看待,悉心照顧。公公因老年喪子,經常酗酒鬧事甚至大打出手,她每次都是苦口婆心地規勸,耐心細緻地解釋。
08.彭金根
彭金根,男,槎水鎮中畈村人。無償幫助貧困户彭世林解決住房不安全問題,主動接送老黨員參加支部會議,從身邊小事做起,樂於助人,得到羣眾一致好評。
09.張少尉
張少尉,男,源潭鎮長和居委會人,4方集運源潭愛心聯盟理事長。2014年註冊成立了4方集運愛心聯盟,幫助了因病致貧、貧困失學兒童、孤寡老人等困難羣體數百餘次,累計捐助金額達200餘萬元。
10.鮑俊鋒
鮑俊鋒,男,黃泥鎮人。從教43年,一直默默無聞的關懷幫助自己的學生;退休後,他不圖名利和回報,用“活到老、幹到老”的勁頭,繼續發光發熱。
11. 陳尚鋒
陳尚鋒,男,痘姆鄉吳塘村人。當相向而行的兩輛轎車相撞,一名司機連人帶車掉入潛河,命懸一線之時,陳尚鋒不顧個人安危,跳入水中開展營救,成功救起被困司機。
12.方專政
方專政,男,源潭鎮雙林村人,安徽日通制刷有限公司總經理。村組道路、橋樑修建,他帶頭捐款贊助;山區留守老人生活物資缺乏,他熱心走訪慰問;2018年家鄉遭遇洪澇災害,他積極響應支援災後重建;脱貧攻堅工作中,他主動與孤寡老人結對幫扶,向貧困户捐款捐物,助力脱貧事業。
13.江龍
江龍,男,官莊鎮光華村村醫。紮根鄉村二十二年,潛心鑽研診斷和治療技術,懸壺濟世,扶困濟貧,用傳統的中醫鍼灸醫術和西醫理論知識,為無數患者解除病苦,每逢家庭貧困患者,不僅不收醫藥費,而且慷慨解囊接濟他們。多年來,堅持每年資助5至7名貧困學生,幫助他們完成學業。
14.章新禮
章新禮,男,龍潭鄉杜埠村人。恪守誠信經營之道,嚴把進貨質量關,貨真價實,明碼標價,童叟無欺,深受消費者一致好評;利用超市便利的地理位置,熱心為村民提供養老保險諮詢等業務服務;疫情期間,動員全家參加疫情防控志願服務,全力以赴支持村級工作。
15.操龍華
操龍華,男,龍潭鄉湖田村人。疫情期間,他作為村級志願者設卡排查,核查線索,發揮了重要作用;汛情中,走家串户查險助困,清淤排澇,保障車輛安全通行。
16.操子貞
操子貞,男,餘井鎮文治村人。老驥伏櫪,甘於奉獻,心繫羣眾,退而不休;帶頭參加公益事業,協調鄰里矛盾。80多歲的老書記一直被村裏人讚頌。
17.胡青春
胡青春,男,痘姆鄉鞔鼓村人。以信為本,以質為標,逢貨必查,決不允許一件問題商品進入店中,明碼標價,薄利多銷,把信譽和顧客的滿意作為生存和發展的根本;產品遠銷到東南亞、中東、歐美及非洲等地區,奠定了行業的領先地位。
18.馬忠誠
馬忠誠,男,水吼派出所輔警。今年7月18日,一名羣眾被困馬潭景區河道沙洲,河水猛漲,情況緊急,他不顧個人安危,攜帶二十多公斤重的救援設備游到對岸,成功營救被洪水圍困羣眾;2016年強降雨中,程灣村一老人被屋後塌方壓埋至胸部,他第一時間趕到現場,將老人救出。
19.餘意
餘意,男,官莊鎮金城村應急隊隊員、退役軍人。今年7月11日,官莊鎮暴雨,降水量超過100毫米,官莊河水位迅速上漲,橋洞被數棵大樹堵住,橋樑告急,他用繩子吊至橋下,用鐵鏈綁住大樹拉了出來,及時疏通堵點,排除險情。
20.胡淑芳
胡淑芳,女,痘姆鄉衞生院院長。疫情期間,帶領衞生院全體醫生和所有村醫深入防疫一線,24小時不間斷值班值守,成立疫情防控小分隊,分片包村,全面摸排涉漢人員並跟蹤監測到位,宣傳防疫知識,守護羣眾健康安全。
21.金海勝
金海勝,男,黃鋪鎮金龍村桂樹組組長。在每年的夏季抗洪搶險、冬天剷雪除冰、預防森林火災等任務時,都是衝鋒在前,從來不計個人利益;不僅為桂樹組修路主動墊資,還為臨時有急事的貧困户聯繫收割機並連夜將剛收割的稻穀拉到收購點販賣。
22.劉大衞
劉大衞,男,黃鋪派出所民警。始終以人民警察訓詞“對黨忠誠,服務人民,執法公正,紀律嚴明”為價值導向,默默紮根在基層派出所的崗位上,刻苦訓練,努力學習,熱情服務,以實際行動踐行着自己的從警初心。
23.宋雪芳
宋雪芳,女,五廟鄉新建村人。她是帶頭致富的先鋒,也左鄰右舍的好姊妹,看到有困難和需要幫助的人,都會給予力所能及的關愛;熱心公益事業,不講報酬,不計較得失。
24.王淼生
王淼生,男,漢族,天柱山管委會綜合執法大隊一中隊隊員。 十多年來,參與救援、尋物等任務百餘起,幫助遊客數千人次,景區遊客稱他為搶險救援的急先鋒、拾金不昧的活雷鋒;疫情期間,與執法大隊的8名退役軍人為武漢踴躍捐款。
25.吳海琴
吳海琴,女,油壩鄉唐埠村人。婆婆長期患病在牀,行動不便,多年來四處求醫,悉心照料,毫無怨言;2017年端午節,婆婆因液化氣泄漏,全身90%燒傷,生命垂危,面對鉅額的手術費用,雖然可能人財兩空,但她沒有放棄給婆婆治療,全天候看護陪伴,老人終於逐漸康復。
26.徐獻忠
徐獻忠,男,餘井鎮嶺頭居委會人。為了讓父母安度晚年,千里帶父母到北京務工,天不亮起牀,做好早餐,備好午飯,穿過半個北京城去做工,晚上再趕着回來買菜做飯,洗衣收拾。再苦再累,也要讓雙親過上舒適的生活。
27.餘同三
餘同三,男,龍潭鄉龍灣村人,一直擔任史河組組長。創辦安徽曜林竹業有限公司,帶動貧困户就業累計二十餘人,優先收購貧困户毛竹,消費扶貧金額達二百餘萬元。2001年餘同三榮獲當地政府授予“見義勇為”好公民,他自願結對五户貧困户,每年對結對貧困户進行走訪慰問。
28.鄭立平
鄭立平,男,黃泥派出所輔警。在2016年“6.30”特大洪災中,他揹着遺留老人趟過洪水送到家人手中。今年4月一場翻車事件中,鄭立平用肩膀扛起三輪車直到救援隊伍到來;太湖縣老城發生的命案、黃泥境內詐騙案,鄭立平和同事日夜研判,很快偵破案情。
29.周傳武
周傳武,男,天柱山鎮中心小學教師。任勞任怨、恪盡職守,從教33年來,始終奮鬥在山區教學工作一線,用知識澆灌大山花朵,用愛心呵護留守兒童,成績考核名列前茅,活動開展有聲有色。
30.程義勇
程義勇,男,五廟鄉紅光村河東組組長。在組長崗位上幹了28餘年,全心全意服務村民,義務照顧五保老人,附近村民家中電路損壞他隨叫隨到,村民組的魚塘他負責無償管理;他還一直擔任河東組扶貧互助社理事會主任,十三年來,分文未取,義務維持互助社正常運轉。
31.儲欽首
儲欽首,男,梅城鎮彰法山社區人。失業不失志,下崗後經營儲二超市,誠信經營、廣受好評,給環衞工人和流動商販提供了“庇護所”,空調、茶水、免費充電,為周邊的居民代購蔬菜水果,為腿腳不方便的老人換煤氣充電費。
32.儲昭生
儲昭生,男,黃鋪鎮古井村駐村扶貧工作隊隊長。連續10年參加“彩虹計劃”愛心助學、安徽經視“映山紅行動”愛心助學義拍等公益活動;2018年村兩委換屆時又被推選為村黨總支書記,帶領村兩委班子一起精準施策、合力攻堅,使該村貧困發生率從12%降到了0.5%以下;2019年創作為新中國七十華誕獻禮——70米國畫長卷《盛世和美》。
33.方定奇
方定奇,梅城鎮北街社區退休教師。2016年該同志先後三次捐款支援抗洪救災,累計資金1500元;主持策劃社區 “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週年”等多場文藝活動;聚焦防控一線的先進典型,先後撰寫相關報道25篇。
34.江保同
江保同,男,塔畈鄉倪河村人。早年邊打工邊帶生病妻子求醫,十五年不離不棄;大力推進茶葉品種改良,為本地留守勞動力增加收入;致富不忘回饋社會,積極投身公益事業,救助貧困大學生,彰顯共產黨人本色。
35.林結紅
林結紅,女,龍潭鄉謝河村人。家中八旬婆母,患有先天性心臟病,且有眼疾,她洗衣漿褥,端茶倒水,細微之處見孝心;作為村裏的優秀生態護林員,還常常幫助貧困户及年邁老人收拾房間,清掃庭院,清運垃圾,是“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生動踐行者。
36.王結春
王結春,黃泥鎮農機站站長,勝利村第一書記。他多渠道爭取資金髮展村集體經濟,還掉了100多萬元的債務;牽頭成立“道路擴面延伸工程理事會”化解矛盾,實現全村33個村民組組組通公路;新冠疫情來襲,他從大年初一就堅守在抗疫前線,心臟病發作,他做了支架手術,出院第二天,就拖着虛弱的身體回到崗位。
37.王書新
王書新,男,五廟鄉吳橋村人。舍小家顧大家,積極參與抗洪救災、疫情防疫、扶貧濟困等活動,以實際行動詮釋了一個共產黨員的初心與使命。
38.吳海連
吳海連,女,塔畈鄉倪河村人。十年如一日照顧叔父倪申玉衣食起居,無怨無悔,遵紀守法,積極進取,樂於助人,身受鄰里和社會的好評。
39.楊保華
楊保華,男,痘姆鄉鞔鼓村人。2018年成立安徽楊氏民宿餐飲有限公司,多年來,對鞔鼓村的孤寡老人、老黨員、老幹部每年年底都要發放400到600元不等的慰問金;他還資助貧困大學生和貧困兒童,給村裏修橋鋪路,給孤寡老人修房子,積極為學校的建設捐獻資金。
40.葉根生
葉根生,男,黃柏鎮葉河村人。工作認真出色,任勞任怨,不計個人得失;解羣眾疾苦,保百姓安康,一貫堅持愛心行醫,先後為孤寡老人、困難户、軍烈屬減免醫藥費,贏得廣大羣眾信賴和好評。
41.鄭陸軍
鄭陸軍,男,黃泥鎮傅祠村人。2000年4月,鄭陸軍夫妻倆本着誠信立身、守信經營的原則,在城區經營着一家快遞點,風裏來雨裏去,及時高效將貨物安全送達收件人手中,從未出過差錯,受到大家滿滿的讚譽。
42.查玉萍
查玉萍,黃鋪鎮桃花鋪人。公公被人騎車拖行摔傷,造成腦部出血,多處骨折,她在醫院陪護42天;老人轉回老家治療,她悉心照顧直到老人去世;難能可貴的是,她對肇事人家境深表同情,自墊醫藥費,協商賠償時主動放棄交通費、護理費等訴求;公公走後,她又留在老家照料年邁體弱的婆婆。
43.陳光彩
陳光彩,男,黃柏鎮陸河村人。勇於擔當,低調務實;積極化解矛盾糾紛,解決庫區移民遺留問題;帶領村民脱貧致富,發展集體經濟,完善基礎設施,自掏腰包幫助困難羣眾。
44.程勝利
程勝利,男,餘井鎮程祠村人。2018年被選為專職委員以來,拖着病弱的身軀和一條殘腿,用家裏的車為殘疾人拉東西、跑腿,助人為樂,儘管自己不夠寬裕,面對困難羣體總是積極捐款捐物;在家裏引導子女孝老愛親,一家和諧其樂融融。
45.葛良贊
葛良贊,黃鋪鎮雲峯村人。其父親因一場意外早逝,其妻突發雙膝半月板損傷,他雖然身臨困境,但不願“等、靠、要”,他做服裝加工,每天十幾個小時,用勤勞和汗水改變命運;更難能可貴的是,贍養兩個70多歲的叔父十幾年,從無半點怨言。
46.桂和改
桂和改,女,黃柏鎮葉河村人。6年如一日精心照顧癱瘓丈夫、正在上學的兒子、體弱多病的婆婆,勤勞堅韌,憑一己之力撐起家庭重擔。
47.李斌
李斌,男,同濟大學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教授、博導。帶領學生四次駐村,以萬澗村芮家老屋為起點,和村民一起探索鄉村互助型養老模式的實踐路徑;從交通、住宿到設計費用全是自掏腰包,以極強的社會責任感關愛弱勢羣體;在離世的當天早晨還在和專業人士討論老屋改造後的舒適性問題。
48.李濤
李濤,男,梅城鎮大園村人。毅然辭去工作為母親提供骨髓移植,每月陪同母親往返蘇州檢查、複診、治療;父親又因意外事故顱內雙側出血昏迷,在照顧母親的同時還要照顧住院的父親;在家和醫院兩頭跑從不輕言放棄,始終堅信心中有陽光,腳下有力量。
49.劉志霞
劉志霞,女,黃泥鎮龍坦村人。2006年爺爺摔傷腿,服侍爺爺就像服侍坐月子的媳婦那樣認真,義無反顧承擔起照顧爺爺的重任;2010年公公左眼視網膜脱落,四處求醫問藥毫無怨言;妹妹從小沒有母親,細緻入微的關懷讓妹妹感受到母親般的温暖,真正做到了“長嫂如母”。
50.盧轉枝
盧轉枝,女,痘姆鄉求知村人。幾十年如一日勤儉持家,為了讓兒子、兒媳安心在外務工,和老伴一起挑起照顧三個孫子孫女的重擔;十六年悉心照料重度腦癱的二孫女,不離不棄、無怨無悔,深深感染了身邊的鄉鄰。
51.倪長流
倪長流,男,塔畈鄉彭河村人。幾十年來,不管鄰居哪家有困難,他總是第一個到達現場,幫忙張羅,忙前忙後,出力獻策;冒着傾盆大雨,為房屋後面泥石流塌方的鄰居安排住處;村裏修路,主動用自己家的地跟人家置換地皮。
52.汪明媚
汪明媚,女,槎水鎮後衝村人。中年喪夫,她用柔弱的雙肩默默堅守,既要在田間地頭忙着繁重的農活,又要經營貼補家用的商店;悉心照顧年邁患病的公公,把兩個兒子雙雙培養成才。12年的堅守,她用善良和堅忍換得一片明媚的春光。
53.文賢發
文賢發,男,水吼鎮天堂村人。妻子患病卧牀,生活不能自理,他像照顧小孩一樣無微不至;孩子年幼,家庭經濟困難,他像呵護幼苗一樣精心撫育。十幾年來,他用一個丈夫的真愛踐行着“執子之手、與子偕老”的古老誓言,他用一個慈父的無私付出培養兩個孩子上了大學。“不能把她(妻子)丟給社會和國家”,質樸的語言更彰顯着一個新時代“好人”的責任與擔當。
54.葉敏
葉敏,男,餘井鎮天明村人。在身患癌症成為建檔立卡貧困户後,不等、不靠、不要,自力更生,在城區一個區找到了一份保安的工作,用實際行動贏得眾多居民讚揚,獲得物業公司嘉獎,多次被評為優秀保安衞士。
55.餘敦堂
餘敦堂,男,塔畈鄉體元村人。早年在浙江、江西學習白茶種植和製作技術,回鄉後自主創業,開發茶山,成立貴安合作社,帶領村民勤勞致富。幾年來,累計幫助解決貧困人口就業870餘人,每人每年增收3500元,合作社先後榮獲2017、2018年“茶產業先進企業”稱號。
56.孫金啓
孫金啓,男,源潭鎮源潭居委會人。長期從事文藝輔導、創作、展覽和推廣工作,積極組織參加各類公益文藝培訓班和書畫進校園活動,促進全民藝術的普及和提高,成果豐碩:組織全市少兒書畫作品參加省級比賽,連續多年取得優異成績,2019年入選安徽省“三區”文化人才支持計劃;2020年疫情期間,創作書畫、鼓書、小品等文藝作品8部;其組織創作的美術作品《天柱山下瓜蔞香》入選央視《百村脱貧畫卷》,成為見證百村脱貧攻堅的珍貴歷史資料。